1)第122章 苏轼第一时间就写信跟赵旸分享……_大宋皇太子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二月初八,童试的县试准时开考。

  县试一般考四场,考的内容自然是经史集。不,县试的四场考试,并不是每场都必须考。

  如果学考县试的第一场考试,也就是正场考试,可不用继续考。

  县试是童试的第一场考试,录取人数是非常多的。学要是考了正场考试,么剩下来的三场考试可考可不考。学可选择继续考剩下的三场考试,也可选择不考。

  如果第一场考试,学有考,么他可参加第二场考试。

  有考第一场考试的学,也可选择不参加剩下来的三场考试。不,一般而言,有人不会不继续考剩下三场的考试。还有一点,第一场考试有通的人,必须考完剩下的三场考试。如果学考了第二场考试,他就得继续参加第三场、第四场。而且,他必须全部通第二场、第三场和第四场考试,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府试。

  县试考试的内容,除了四书五经,还要考诗词歌赋、策论和圣谕广训,及算术等。算术是赵旸特意加进去的。

  旧的科举考试,不管是解试,还是殿试,考试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格式,比如说明朝的八股文。赵旸觉得强制要求格式不好,会限制学们的发挥,就取消了格式。当然,一些忌讳并有取消,比如说皇帝的名字要避讳。

  赵旸弄来的新科举考试,虽然要比前的科举考试难,但是要比前的科举考试自由,给了学们广阔的空间发挥,这让学们非常喜欢。当然,学们再自由发挥也不能跑题。如果偏离的主题,么文章写的再好也用,就跟后世的命题作文一样。

  前的科举考试考策论,喜欢考经史集里的内容。而,新的科举考试的策论,不再考经史集,考的都是民生问题。

  如果学们顾着死读书,对民生,或者国家大不了解,么他们在策论上就获得不了高分。

  策论是所有科举考试最重要的考题,而且也是分数最大的考题。这么说吧,如果一个学在考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的时候,考的不怎么好,但是他的策论文章写的非常好,么他就有可能破格录取。不,这种破格录取也存在童试的三场考试。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话,是行不通的。

  县试的四场考试,是一天考一场,但是不是连着考的。

  第一天的正场考试结束后,第二天下午就会成绩,然后学们再选择继不继续考第二场考试。

  考试的当天,天还有亮,学们就要抵达官学门。

  每个县城都有官学,这个地方就是专门用来考科举的。

  考县试是不用住在考房里,当天晚上就能官学里来。当然,考试乡试是不能考场,得在考场待几天。

  考试当天,学们许带准考证和笔墨纸砚进官学。其他东西,一律不许带。

  在进考场前,会有衙役搜身,防学们作弊。

  哪怕县试是科举考试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