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01章 其实,大宋需要一场变法,但是……_大宋皇太子日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赵旸跟苏轼他们说不少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事情,听得他们目瞪口呆。

  这些年来,他们忙着读书,忙着考科举,对军事不太解。如今,听赵旸说不少关于西夏和辽事情,才发现大宋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平安无事。

  赵旸跟苏辙他们说不少关于西夏和辽在北境做残忍事情,听得他们火冒三丈,让赵旸务必要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。

  跟他们说完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,赵旸跟他们说起科举改革一事。

  今日早朝上,宋仁宗已经下旨改革科举制度,赵旸现在告诉苏轼他们,不算是泄『露』朝中机密。

  赵旸非常详细地跟沈括他们说说新科举流程和规则。沈括他们听后,第一反应是庆幸他们今年殿试考中进士。如果没有考中,明年要考新科举。

  新科举这么严,这么难,他们不一定能考中。

  不过,话说回来,新科举真非常。

  苏轼抬手轻轻地拍拍自己胸脯,心有余悸地说:“幸我今年考中殿试状元,不明年参加新科举,只怕我连秀才都考不中。”

  苏辙也是一副“劫后余生”模样:“幸我今年考中殿试榜眼。”

  沈括也非常庆幸:“幸我今年殿试考中进士。”

  赵旸被他们三人这副庆幸模样逗乐:“你们算参加明年新科举,是会考中进士,”

  “那可不一定。”苏轼想到什么,疑『惑』地问,“朝廷为什么要改革科举,毕竟这是一件非常重大事情?”

  “现在科举制度相对而言有些简单,而且每年录取人数在是太多。”据说,宋朝科举录取人数是唐朝几十倍,甚至几百几千倍。“这导致出现冗官情况,也给朝廷带大负担。这些官员中,浑说『摸』鱼或者混吃等死人非常多,他们完全不干事,不造福百姓,所以科举必须改革,录取人数必须减少。“

  苏辙他们觉得赵旸说对,点点头说:“福慧,你说对。”

  沈括反应快:“这是前段时间取消荫补制度原因么。”

  赵旸没想到沈括想到荫补制度,送给他一个赞赏眼神:“没错。冗官原因,不仅是因为每年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太多。有一个原因,是荫补制度。靠父辈荫补进入仕途人非常多,这些人绝大数都游手闲。者,荫补制度对参加科举考试学子们来说不公平。”

  “如果想要推行新科举考试,那么首先要取消荫补制度,这样才公平。”

  苏辙他们一脸恍:“原来是这样啊。”

  “对,阿轼和阿辙你们被分到翰林院。”赵旸笑着说,“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一直以来都是被分到翰林院。虽你们官职小,但是翰林院有多藏书,有多孤本,你们可不要错过啊。”

  一听这话,苏轼和苏辙双眼顿时冒起绿光来。

  “那真是太。”

  “不过,你们平日工作会无聊,甚至枯燥,你们可得熬住啊。”赵旸认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