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05章 为了拿下建安城,我花了足足三十万贯,谁来赔偿_大唐:开局继承十万亩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[新]

  留在营州城里,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,得到来自高句丽的消息。

  但相应的,从长安传过来的消息,就要慢上很多了。

  足足四千里,这种的距离,把信鸽累死也飞不完。

  只有靠驿吏,快马传送。

  大唐虽然有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,但那只能用来传递军情,而且,还必须是极其重要的军情。

  平常的时候,就连李二都无法动用。

  因此,长安城里的《致知》,都已经刊印到第三期了,柳白才得到消息。

  “周刊?”

  柳白感到十分新鲜。

  他有些期待,翻开第一页后,编委会上都有什么人的名字。

  “人才不管放在哪,都会发光发亮啊...”

  首发网址http://m.42zw.com

  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,柳白不禁感叹。

  主编的位置上,赫然写着马周的名字!

  往下,副主编是上官仪和来济。

  李义府、李恪、李延寿...

  他曾经记录在小本上的名字,有一大半都出现在编委会的名单之中!

  不得不说,有些人天生就拥有旁人难以企及的眼光。

  这种刊物,是柳白一直想做,却没顾得上做的。

  在他的眼中,创办这种大众读物的价值,远远比所谓的著书立传,强上太多了!

  开书院的目的是什么?

  无非就是开启民智,让书院有更多的支持者,柳家才能有更多的拥趸。

  可悲的是,如今大唐的识字率,低得令人发指。

  一千个老百姓中,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个识字的。

  读过几本书,能写写文章的,就更少了!

  这就导致,能够明辨是非的百姓寥寥无几。

  他们更愿意喜欢道听途说。

  谁家的宝库失窃了,谁家的小妾偷人了,才是最令人喜闻乐见的话题。

  让书院的成果,变得更加亲民,才是王道。

  看着《致知》编委会发来的‘求救信’,柳白哑然失笑。

  “都是人才,出的主意却都是一根筋...”

  他摇了摇头,叫人拿来笔墨纸砚,开始写回信。

  写完的时候,正好李承乾跑过来。

  “把这封信送去长安!”

  李承乾把信收好,嘿嘿坏笑着道:“柳大哥,你猜猜这几天高句丽发生了什么事!”

  柳白淡淡的说道:“乙支文德?”

  李承乾哈哈大笑,道:“柳大哥神机妙算,高建武派人用令箭召回乙支文德,撸掉了他的官职不说,还把爵位一并革除了,如今高句丽的守将,换成了一个,你绝对想不到的人!”

  “谁?”

  柳白端起茶,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。

  “高郯!”

  噗!

  柳白一口茶水,全都喷在了李承乾脸上。

  “谁?!”

  李承乾用袖子擦着脸上的水,郁闷的说道:“高郯...”

  柳白眨了眨眼睛,忽然感到有些哭笑不得。

  高郯成了建安城守将?

  这仗还有什么可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