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89章 咱们要不要问问...柳大哥的意见?_大唐:开局继承十万亩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[新]

  《致知》的发行量,并不像上官仪等人想象之中的好。

  书院拥有自己的印书作坊,可以省下不少成本。

  有大儒坐镇,质量也有保障。

  但奈何,老百姓们不买账...

  一群年轻人,坐在新批下来的办公室里,全都愁眉苦脸。

  来济一向憋不住事,苦恼的揪着头发道:“再这么下去,《致知》就要黄了...”

  上官仪唉声叹气了半天,道:“我是豁出去这学期的成绩,央求虞先生答应,将我写的故事刊登在《致知》之上,谁能想到,最后就卖出几百本...”

  他用双手捂着脸,又道:“若是让先生知道,我期末就不好过了!”

  他们致力于做一种老百姓都能看的读物。

  几百本的销量,的确是太少了。

  况且,虞世南他们对上官仪编写的故事,有很大的期待。

  m.42zw.com

  就想着靠这个故事,把道门的影响力提高一些,引起佛道之前的冲突了。

  李恪幽幽的说道:“这三百多本里,有多一半都是咱们书院学生买的,加上虞先生他们,最后落在百姓手里的,也只有几十本罢了...”

  这群人里,马周和李延寿的年纪要大上一些,也最沉稳。

  两人沉吟良久,李延寿站起来,道:“当务之急,并非是提高《致知》上那些文章的质量,而是要想办法,如何把名气打出去!”

  马周微微颔首,“延寿兄说的有道理,要需要有一个名气极大之人,帮咱们一把!”

  来济眼睛一亮道:“是不是可以接着找虞先生他们帮忙?”

  马周摇了摇头,“《致知》是咱们的心血,诞生于书院,却并不从属于书院,想必虞先生他们,也不愿意插手其中!”

  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。

  既然《致知》是学生创办的,先生们当然不能帮太多。

  否则,会害了他们。

  可不找书院的人,还能找谁?

  全天下,名气够高的大儒学者,有八成都在书院。

  找外边的人?

  谈何容易?

  众人苦思良久,都没有找出好办法来。

  上官仪小心翼翼的说道:“要不,把我写的那些故事,都放在《致知》上?”

  长安城里的戏本说书,大部分都是出自上官仪之手。

  而且,名气都不小。

  这也的确是个办法。

  可这个提议,却被所有人一直否决了!

  李延寿皱着眉头,道:“游韶写的那个故事,趣味性是有的,初期刊登在《致知》之上,有助于吸引百姓,可刊登故事,终究和咱们的初衷不符!”

  上官仪没有生气,反而点了点头。

  《致知》也是他的心血,创办的宗旨,也是为了提高民智,宣传书院。

  若沦为戏本一样的东西,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

  李恪忽然说道:“咱们要不要问问...柳大哥的意见?”

  众人眼前一亮。

  马周一拍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