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156章 攻于心机,精于算计,这便是书院的风气_大唐:开局继承十万亩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[新]

  书院要跟弘文馆的人比试学问?

  那场面可不能小!

  不争个输赢,哪里来的书生意气?

  “若是赢下这几场,我弘文馆就有重开之日了!”

  “我等可以重回弘文馆读书,老天开眼!”

  “书院之人鼠目寸光,竟妄图与我弘文馆,一争学问之巅峰,何其可笑?”

  “跳梁小丑罢了,我辈众人束发修学十年者,不胜枚举,书院中人最长的也不过是短短四年罢了,字都认全了吗?”

  “哈哈哈!”

  “...”

  弘文馆一方的灰袍书生们,兴奋的议论着。

  论起谁最想书院完蛋,那非他们莫属。

  m.42zw.cc

  挡人财路,就形如杀人父母。

  若是挡了前途呢?

  尤其是对于那些,在弘文馆读书读了一半的人,莫名其妙的被赶了出来,心中恨不得把书院那些人的祖坟都刨了!

  文武百官也在讨论。

  相比之下,他们的讨论反倒比学生更激烈几分。

  弘文馆和书院肩负的,可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这一项责任。

  出身,是作为官员的首要条件。

  曾经的九品中正制,靠的是家庭出身。

 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科举乃是大势所趋,那么在哪里读的书,自然成了判定出身的主要方式。

  朝堂之上何人能相信,何人能依仗,一个个利益集团,几乎都是以出身来区分。

  一提起比试的事情,文武百官瞬间分成了很明显的两派。

  一方,以一大部分稍微年轻一些的官员为主。

  他们或是出自弘文馆,或者家族和弘文馆,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  旁的不说,光李纲、孔颖达、于志宁等人的门生故吏,就有不少。

  另一方,则以一部分年长的官员为主。

  他们的品级,并不见得比对方高多少。

  只要是因为,他们的孩子在书院读书。

  靠家世不行,那么只有靠教育背景。

  书院倒了,他们孩子的前途,岂不是也毁了?

  瞧弘文馆的态度,是不可能接受书院学子的...

  学问如山,没有点家底的人,八辈子都不可能翻越过去。

  学问如垒,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,还是旁边歇着得好...

  李承乾眯着眼睛看李义府。

  似乎是很想把李义府的脑袋扒开,看看他究竟在想些什么。

  房玄龄等人,并没有参加讨论。

  往大了说,身为三省大佬的他们,必须要做到不偏不倚。

  最起码,形势上也要不偏不倚。

  不过,李义府的淡定,重新给了他们几分信心。

  书院这几个学生领袖的可怕之处,他们可见识太多次了。

  就像房玄龄所说的,就算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只要将李义府等人护住,一切等柳白回来再说就可以了。

  在书院学子的眼中,李纲等人是极其可怕的。

  不过在柳白眼中,他们就是个笑话而已。

  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!

  “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