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08章杂志社_穿越抗战军火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孙岳山从小就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,刘涵这句话正戳中了他的要害,尽管对刘涵有成见,却禁不住这个yòuhuò。立即露出笑容,“我能行吗?我读过一些书,可是没写过东西。”

  “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事情,每个人都是不断地学习、锤炼中成长起来的。过些天,你就去杂志社报道,现在报社打打杂,学习写新稿子、采访。等到记者的业务熟悉了,就聘你当记者了。”刘涵道。

  “不知道这个杂志社在哪里?是什么杂志?”孙岳山道。

  “这个杂志社嘛就在绸缎岛东面的下岛上,发行的杂志名为百家讲坛。”刘涵道。

  实际上这个杂志社还没有成立,刘涵为了把这个小舅子留下来,投其所好,就顺口忽悠了这么一个杂志社出来。对于刘涵而言,办一个报社只是动动嘴巴的事情,明天一个电话打过去,贸易促进会的人就去张罗了。他带过来的这些穿越人士都是技术人才或者工人,没有学文的,要办一本杂志,只有从内地寻找编辑、记者了。

  翌日刘涵给贸易促进会驻绸缎岛办事处打了一个电话过去,说自己要在岛上办一家杂志社,麻烦他们在东北找一些编辑、记者过来。办事处的人放下电话,拨通了沈阳市市委书记办公室电话,半个月后就有二十多个编辑、记者带着家眷乘船来到了下岛。

  下岛尚未开发,岛上一片荒芜。绸缎岛与下岛离的很近,乘坐机动船,几分钟就到了。杂志社的编辑、记者踏上下岛,看见从绸缎岛过来的工人正在给他们搭建板房。工地上搭了一些帐篷,工头走过来,对编辑们说,板房要几天以后能搭建好,这些天大家就暂时委屈一下,住在帐篷里,有家眷的,每家分一个帐篷,没有家眷的就跟工人住一起,一天三顿大锅饭。工地伙食很硬,顿顿有鸡有鱼,素菜油水也足,主食基本上是馒头,报社的编辑、记者还有那些家眷吃得满嘴流油,都觉得来到下岛这一步走对了。孙岳山来到下岛的时候,杂志社的几十座板房已经搭建好了,家属区与杂志社隔着一条土路,杂志社的院门柱子上挂着“百家讲坛杂志社”的牌子。那天社长李明新带着大家清除院子里的杂草,平整场地,准备将绸缎岛运来的水泥砖铺在院子里。孙岳山背着行李卷走进院子,李社长直起腰,打量他一眼,立即笑着,走过来,“你是孙岳山吧。”

  孙岳山也报以微笑,“我就是孙岳山,今天过来报道。”

  “我姓李,就叫我老李吧,快把行李房屋里去,一路上辛苦了,好好歇歇。”李社长道。

  孙岳山跟着总务处主任老张走进一间板房,“咱们条件有限,你是单身,这间板房就是你的办公室和卧室,东面那座大板房是食堂,挂着牌子,一天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