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50章偷袭机场_穿越抗战军火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抗日军准备将一批盘尼西林送至库伦,盘尼西林数量太多,我们的运输能力有限,只好把一部分输送药品的任务交给你们代劳,我在这里保证,将一百盒盘尼西林保质保量送到库伦,你们就可以得到两盒盘尼西林。”赵海道。

  乌拉海地处戈壁滩,东北面一百多里地就是勒白沙漠,镇子里有一口水井,此外再无水源。在这里修机场的时候,六千工人以及工程每天要消耗大量水,刘涵都是从主位面用罐车运送水,他在这里能够从主位面弄来水,今后他不在这里,而大量商队要从这里进入库伦,这一口水井的水显然无法保证这么多人的用水。

  所幸据此数百里地的五原水源丰富,可以挖一条水渠,将五原的水引到这里。另外,刘涵还打算将这里建设为一个物资中转站,从苏联辗转wàiméng输送过来的物资都将通过这里输往山西抗日战场。抗日军遵守承诺,机场竣工后,给工人每人发了一辆倒骑驴,看见抗日军如此讲究,这些工人都愿意留下来挖掘水渠。乌拉海已经准备了数千吨饮用水,足够他们食用两个月的粮食、食盐,还有数千顶帐篷、被褥。

  挖掘水渠是一项大工程,六千民工远远不够,刘涵需要更多的民工过来,为了吸引大量民工挖掘水渠,刘涵提高了待遇,不但一日三餐提高了标准,晚上还为工人提供了精神食粮。刘涵每个帐篷发了一个大录音机,,这种老式的大录音机在主位面国内已经成为古董了,银河系公司去年在国内开办了一家专门生产老式录音机、磁带、照相机、电影放映设备、通信设备的厂子,上个月刚出产品。刘涵带来一千台大录音机,一些送给骑二师和民工,其余的准备送到wàiméng古,换一些牛羊回来带到主位面的国内出售,丰富国内市场。

  帐篷里的大录音机每天晚上为民工们播放音乐和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岳飞传》、《隋唐演义》等评书。

  每个夜晚民工都像过节一样激动,当那个大匣子里传出评述演员熟悉的声音,帐篷里立即变得鸦雀无声,大家都屏声静气倾听,生怕错过一句话。最不幸的是那些蒙古牧民,他们因不懂汉语无法听懂评书,不过这不影响他们对音乐的欣赏。

  乌拉海工地伙食不错,又有评书听,这个消息像插了翅膀传到五原以及周边牧区,没过多久就有大批百姓过来加入了施工队,刘涵趁机又从民工中招募了一千士兵,机场守备队的待遇很高,一个普通士兵每个月给十盒盘尼西林,士兵得了盘尼西林,就会转手卖给守在这里的商人,然后将白花花的大洋托人送回家里,不少士兵都因此发了大财。这对民工太具有yòuhuò性了,绝大多数民工都报名参军,但刘涵并不想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l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